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安装教程 安装教程

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

ysl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的话题。1.ATA、SATA接口硬盘是怎么

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的话题。

1.ATA、SATA接口硬盘是怎么样详细

2.请问,SATA硬盘和IDE硬盘有什么区别

3.机械硬盘和sata硬盘有什么区别

4.sata和ahci的区别有哪些?

5.SATA硬盘,IDE硬盘,SCSI硬盘各有什么特点?哪个更好?

6.硬盘驱动器是什么

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

ATA、SATA接口硬盘是怎么样详细

       1、ATA是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的缩写。ATA是广为使用的IDE和EIDE设备的相关标准。是计算机上的附加设备。它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在PC机上连接硬盘。

       2、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它是采用串行方式进行传输数。S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高低端硬盘的评价是因为SATA硬盘与传统的并行ATA硬盘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是SATA的传输速度要比ATA快。

       除此之外,SATA硬盘还具有安装方便、散热性好、支持热插拔等诸多特点,这些都是并行ATA硬盘无法与之相比的。

       正因如此,SATA硬盘一上市便受到广大硬件玩家的追捧。除了具备高性能,SATA在数据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SATA可同时对指令及数据封包进行32?bit?CRC循环冗余校验,可以保证数据和命令信号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由于采用了LVDS信号技术,其内部信号的低电压也带来了低功耗和低电磁干扰,从而使得信号更加稳定。

扩展资料:

       SATA硬盘与普通ATA硬盘选购总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容量;选择好的代理商避免买到水货或者返修货;看售后服务和质保年限。

       这些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我们在选择SATA硬盘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原生SATA、桥接SATA

       原生SATA:SATA硬盘是采用串行的连接方式,与以往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进行检查,若发现错误数据会自动矫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并且串行接口具有简单的构架结构,具有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等优点,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操作系统支持热插拔这项功能,要等到微软的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Longhorn面世后才能享受到这项功能带来的便利。

       总之,只有具备以上技术的硬盘我们才称它为原生SATA硬盘。

       桥接SATA:因传统ATA并行接口硬盘应用的历史比较长,目前很多主板还是以并行ATA为主,当SATA推出后不可能把所有的并行接口都全部换成串行接口。

       所以为了替代现有的并行接口,各厂商采用了加入桥接芯片的方法,实现并行串行的过渡,这样就把并行数据转换成为了串行数据。

       不过采取此技术的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只能达到原生SATA速度的一半,所以这样的桥接SATA硬盘在性能上远远不如原生SATA硬盘。

       目前常见的桥接芯片为Marvell?80i8030芯片,一般会镶嵌在硬盘的电路板上,有此芯片的硬盘就是利用桥接芯片的转换,从而实现桥接SATA的硬盘。

       而真正的原生硬盘,例如希捷的7200.7?Plus硬盘,采用LSI?LOGIC芯片无需经过桥接和串行到并行数据的转换便可以发挥SATA硬盘的真正优势。

       2、传输速率

       目前硬盘主流内部传输速率在60Mb/s,远远没有达到采用SATA接口150Mb/s的理想速度,而硬盘内部传输速率主要由主轴转速和单碟容量所限制,所以想要充分发挥SATA接口硬盘的性能,在选购硬盘时应尽量选择传输速度大的产品。

       目前主流SATA硬盘都采用了8M缓存和7200转甚至更快,单碟容量都达到了大于80GB,其总容量也在120GB以上,所以如果不是此组合的SATA产品,在选购时还需谨慎。

       SATA硬盘配件选择:

       SATA硬盘数据线以及电源接口和传统并行硬盘存在很大不同,它不同于传统电源的D型供电接口,而采用的是15针的L型插头和专用的数据线。

       一般情况下支持SATA接口的主板都会自带SATA数据线,但并不配备SATA硬盘专用L型接口的电源线,所以在购买SATA硬盘的同时一般还要注意购买一根D形转L形的电源线转接插头。

       如果主板没有配备专用的SATA数据线,还需要再买一根专用的SATA数据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SATA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ATA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硬盘

       

参考资料:

人民网-SATA决战ATA——主流SATA硬盘选购指南

请问,SATA硬盘和IDE硬盘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技术发展实在太快,很多人还没弄清SATA到底有什么好,SATA II又来了。在传统的IDE、潮流的SATA与前卫的SATA II硬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几种不同的硬盘各自价格等方面又是怎么样?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

       在深入了解新标准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原有的技术。长期以来,硬盘技术的进步,都着重于传输速度和容量两个方面。基本上认识电脑以来,大家就一直在使用Ultra ATA。这种延用已久的接口技术,有好些方面都显得过时而需要改进了:

       大家都知道,数据线太粗,安装不方便,严重影响机箱内空气流通,不利于机箱散热,是传统IDE接口即Ultra ATA硬盘的至命缺点。不过,IDE硬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局限性,大概就不是很多人都清楚了。

       主从盘相互影响

       普遍情况下,一块主板只有两个IDE接口,每个接口可以挂两个IDE设备。但同一个接口的两个设备是共用带宽的,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把硬盘和光驱分开两条IDE线连接到主板上

       这样,IDE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虽然一块主板可以连接4个设备,但事实上只要超过两个,速度就大大下降。

       更大的问题是,同一条线上两个设备要严格按主/从设置才能正常运行。象图中这种西数WD400 JB,主硬盘还有两种不同设置,一条IDE线只接这块硬盘的时候按右边的设置,带从盘的时候则要按中间的设置方式。据亲身经验,如果没带从盘而按中间的方式设了,会出现五花八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时可以启动,有时报告找不到硬盘,有时启动过程中报告硬盘错误之类——每次启动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

       不支持热拔插

       并行ATA在支持设备热插拔方面能力有限,这一点对服务器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通常采用RAID的方式,任何一块硬盘坏了都可以热拔插更换,而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服务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开着。具有热插拔支持功能的SCSI和光纤通道占据了企业级应用的几乎全部市场,并行ATA空有价格优势而不能获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支持热拔插。

       不够完善的错误检验技术

       Ultra DMA引入了基于CRC的数据包出错检测,该技术是ATA-3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并行ATA标准提供命令和状态包的出错检测。尽管命令和状态包出错的范围和几率都小,但它们出错的可能性也不容忽略。

       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

       处理器核心从几个方面要求向低电压过渡。较低电压允许更快的信号陡变,这对提高速度、降低热耗至关重要。现在的CPU核心电压基本上都小于2伏,为保持与系统主板上其它芯片的互操作性,通常使用3.3伏的外部电压分离出来,5伏电压成为过时的标准。虽然大部分目前的 ATA/ATAPI-6标准为并行ATA设备指定的直流电压供应为3.3V (± 8%),但一些模式的接收器大于4伏,所以要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

       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

       另外,Ultra ATA是受并行总线特性的限制,带宽容易受到限制,经过多次升级,目前最高传输率也只是133M字节/秒。

       SATA比IDE优越在哪些地方?

       SATA不再使用过时的并行总线接口,转用串行总线,整个风格完全改变。

       SATA与原来的IDE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数据线从80 pin变成了7 pin,而且IDE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米,而SATA线可以长达1米,安装更方便,利于机箱散热。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优点:

       一对一连接,没有主从盘的烦恼

       每个设备都直接与主板相连,独享150M字节/秒带宽,设备间的速度不会互相影响。

       支持热拔插

       热拔插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服务器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SATA在低端服务器应用上取得的成功,远比在普通家庭应用中的影响力大。

       数据传输更加可靠

       SATA提高了错误检查的能力,除了对CRC对数据检错之外,还会对命令和状态包进行检错,因此和并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体精确度,使串行ATA在企业RAID和外部存储应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低电压信号

       SATA的信号电压最高只有0.5伏,低电压一方面能更好地适应新平台强调3.3伏的电源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带宽升级潜力大

       SATA不依赖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刚推出的这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由于不再依赖系统总线频率,每一代SATA升级带宽的增加都是成倍的:下一代300M字节/秒,再下一代可以达到600M字节/秒

       SATA仍然存在的几点不足

       在国内,现在买IDE的人恐怕比买SATA的人多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SATA的诸多先进性总体上对个人电脑用户意义不是太大,它最大的意义的反而是适应了入门级企业应用的需要。

       其次,nForce4、915之前的那些主板使用SATA硬盘,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软盘,就象SCSI硬盘那样,增添了用户的麻烦。

       另外,国内用户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很多人都是旧电脑升级大容量硬盘,稍老点的主板还不支持SATA硬盘。

       所以,SATA最大的成功在于吸引了很多低端入门级服务器的用户。但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它又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单线程的机械底盘

       SATA毕竟只是ATA,它的机械底盘是为8x5线程设计的,而SCSI的机械底盘是24x7多线程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器多任务的需要。所以SATA虽然在单任务的测试中不比SCSI差,但面对大数据吞吐量的服务器,还是有差距的。除了速度之外,面对多任务数据读取,硬盘磁头频繁地来回摆动,使硬盘过热是SATA最大的问题。

       形同虚设的热拔插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RAID硬盘阵列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必须知道具体哪一块硬盘坏了,热拔插更换才有意义。SATA硬盘虽然可以热拔插,但SATA组成的阵列在某块硬盘损坏的时候,不能象SCSI、FC和SAS那样,具有SAF-TE机制用指示灯显示,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热拔插替换的时候,如果取下的是好硬盘,就容易使数据出错。所以在实际应用中,SATA的热拔插功能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

       速度慢

       SATA相对于SCSI和FC速度慢,主要原因是机械底盘不同,不适应服务器应用程序大量非线性的读取请求。所以SATA硬盘用来做视频下载服务器还不错,用在网上交易平台则力不从心。

       SATA 1.0控制器的传输速度效率不高,虽然标称具有150MB/s的峰值速度,事实上最快的SATA硬盘速度也只有60MB/s。

       整个解决方案价格不

       虽然SATA硬盘相对于SCSI硬盘来说很便宜,但整个的SATA方案并不便宜。主要原因是SATA 1.0控制器的每个接口只能连接一个硬盘,8个硬盘组成的阵列需要8个接口,把每个接口300多元的花费算进去,就不便宜了。

       SATA II与准SATA II

       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是太清楚SATA与Ultra ATA相比有什么区别与好处,这也难怪。因为连Intel刚推出SATA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为个人用户而改进的方案,结果会在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企业应用的前前景更为广大——也正因为这样,2004年才专门成立了SATA IO(SATA国际组织)。

       前面那么多介绍,是结合现实情况与SATA官方白皮书整理的,从中已经可以发现,说到SATA优缺点,更多的是从企业应用而不是个人与家庭应用的角度考虑的。

       现在经常听到“NCQ硬盘”和“SATA II硬盘”这两个名词,它们是SATA向下一代——SATA II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产品:

       第一阶段是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储设备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连、数据分散/集中这四项新特性。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出上作进一步改进,加入了双宿主主动式故障替换、与多个硬盘高效连接、3.0Gb(即300MB/s)接口带宽等特性。

       “NCQ硬盘”的改进:不仅仅是NCQ这么简单

       由于SATA II的第一阶段几项改进中,NCQ原生指令排序技术对个人用户意义比较大,所以也只有这一项技术比较多人了解。其实SATA II第一阶段加入的技术包括如下几项:

       NCQ原生指令排序

       Native command queuing:什么是NCQ呢?这是SCSI早就使用的一种技术,只是最近才应用于SATA硬盘。

       传统台式机硬盘都用线性形式处理请求,这种方式潜在很不好的方面,要理解其中原理,必须对硬盘物理结构有个基本了解。硬盘里面是圆盘状的,很象CD光盘。每一个圆盘由许多同心圆划分为一条条磁道,磁道又分出扇区。每个圆盘由一个或多个磁头负责读取。如果数据分布在同一磁道,寻找数据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不同磁道之间移动则消耗很多时间。假设要读取三块数据,其中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一块在圆盘最里面的磁道上,还有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传统的硬盘,会依次先读取圆盘最外面的数据,然后读取最里面的数据,最后再回头读取最外面的数据。这样一来,磁头移来移动消耗的寻道时间多,效率就低了。如果把磁头移动减到最少,寻道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就是NCQ的目的所在——NCQ可以重新编排指令,不让磁头从外移到内再移到外,而是在移向圆盘内圈之前就读取外圈的两块数据。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CPU的速度对硬盘性能影响微乎其微,但NCQ技术则可以明显改善硬盘性能,特别是对前面提到的SATA多线程性能差、容易磁头频繁来回摆动、硬盘容易过热这些方面有很大改善。

       机架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

       前面提到SATA的热拔插技术,由于阵列中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而形同虚设。SATA II第一阶段即拥有NCQ技术的SATA硬盘,加入了机架管理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背板互连(Backplane Interconnect)

       SATA用于数据发送的导线数量很小,因而出现了为外部RAID使用而部署的底板。

       该底板是一块物理线路板,通常集成到机架的后面板上,上面嵌入了通过刻在线路板上的导线连接到中心控制器插件的多个设备接头。值得注意的是,中心控制器与主机的接口可以按任意一种协议来设计,可以是SCSI、光纤通道或iSCSI。底板的使用可使设备咬住接头并紧密结合。

       当然,受到FR4材质信号衰减的限制,中心控制器和SATA设备接头之间蚀刻线路的最大长度必须限制在18英寸以内。虽然这种限制表面上局限了底板端子和SATA机架的设计,而事实上,标准机架为19英寸宽,因此,在一个1U到3U的机架内,为SATA而蚀刻的最大导线长度足以从一个位置适中的中心控制器连接到所有设备接头。

       SATA II不等于300MB/s

       首先,是接口带宽从原来的150MB/s扩展到了300MB/s。但SATA II不能与300MB/s划等号,因为它包含了SATA II第一阶段的NCQ等技术,以及更多的其它技术:

       其次,SATA II可以通过Port Multiplier,让每一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4-8个硬盘,即主板有4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最多32个硬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技术,叫Dual host active fail over。它可以通过Port Selector接口选择器,让两台主机同时接一个硬盘。这样,当一台主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台备用机可以接管尚为完好的硬盘阵列和数据,这就确保服务器不管在某块硬盘损坏,或是某坏CPU之类的其它配件损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作。

       结语:给个人电脑用户的特别提示

       最后,相信大家对IDE、SATA、NCQ、SATA II已经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或许很多关于服务器方面的技术还不太明白,其实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获得这样一个概念:SATA、SATA II的改进,大多数不是为个人电脑用户而设的。

       SATA对个人电脑用户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也就是让机箱散热更加良好。但与此同时,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SATA II,在获得这样一个好处的同时,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会比较麻烦——需要插入SATA的驱动软盘。所以IDE用户千万别以为SATA更先进,改用更先进的SATA硬盘会有多大的性能提升。

       使用支持NCQ技术的硬盘,对喜欢同时运行很多个程序的用户可能会有速度上的改进,而且由于磁头比较少来回摆动,硬盘会比较长寿,温度也会比较低。但前面没有提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必须主板和硬盘都支持NCQ技术才起作用。

       至于SATA II,唯一对个人电脑用户有意义的就是300MB/s的带宽——当然,SATA II全都是支持NCQ的。不过千万别指望带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就可以获得接近于SATA两倍的速度,因为目前硬盘的速度主要是受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限制,而不在于接口带宽,接口带宽的增加对个人用户带来的速度改善,是微乎其微的。同样,SATA II的好处——支持NCQ和300MB/s的带宽,必须要主板支持,在只支持SATA I的主板上使用SATA II硬盘,就连“微乎其微”的改善也不会有。

       总体来说,SATA、NCQ以至完整的SATA II,对一般个人电脑用户的意义不是非常大,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应用提供了SCSI、FC之外的廉价存储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几种硬盘的价格相差很小的话,尽可能选最先进的SATA II是没错的。如果担心新技术会不成熟存在某些未知缺陷,继续选择SATA I硬盘甚至是IDE硬盘,也是相当不错的方案。

       RAID!!!

       一.Raid定义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

       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

       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

       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

       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

       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

       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

       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

       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

       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

       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

       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有以下特点:

       (1)、RAID 1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

       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

       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

       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

       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

       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

       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

       保存另一组磁盘上,由于海明码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但海明码

       使用数据冗余技术,使得输出数据的速率取决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磁盘。RAID2控制器的设计简单。

       5、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 3使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

       。当一个完好的RAID 3系统中读取数据,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但

       当向RAID 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

       校验块中,这样无形虽增加系统开销。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

       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这使系统减慢。当更换了损坏的磁盘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

       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

       的瓶颈,对于经常大量写入操作的应用会导致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下降。RAID 3适合用于数据库和WEB服

       务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象,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

       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点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验块分散到所有的数据盘中。RAID 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

       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

       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RAID 5提高

       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8、RAID6

       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

       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

       ,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

       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

       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但如果系统断电

       ,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统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可以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这

       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是RAID3和带区结构的统一,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但价格

       十分高,不易于实现。

       三、应用RAID技术

       要使用磁盘RAID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盘

       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这

       种方式成本比专用的RAID适配卡低很多。

       此外还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统做成软raid.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为例详述如何配置RAID(企业用)

       产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桥 + ICH6R南桥。

       需要软件

       配置RAID时需要先安装软件,即独立RAID卡驱动,该软件的下载方法为:

       打开惠普中文网站首页 /;

       点击“支持及驱动程序”;

       选择“下载驱动程序和软件”并在搜索产品空行中输入产品名称“xw4200”,点击“>>”按钮;

       选择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应用程序加速器,文件名 SP28501.EXE,文件大小 3.6MB。

       使用方法:

       下载驱动到本地硬盘。

       运行下载的程序,按照屏幕提示安装驱动。

       调试步骤

       进入bios设置,选择storage menu—storage option---SATA Emulation---打开RAID,存盘退出;

       在机器post之后会出现按Ctrl+I进入SATA RAID设置,XW4200集成的是ICH6R的SATA RAID;

       安装系统需要加载RAID驱动程序,下载IAA软件,解压缩后有个Driver目录,把Driver里面的东西拷到一张软盘内;

       安装系统时按F6加载,选择ICH6R第一项驱动程序之后就按正常安装了。

       详细步骤

       开机看到hp或COMPAQ标志时按F10,选择bios菜单中的Advanced 选项,打开Device Options,选择SATA RAID项,将Option ROM值设置为Enabled;

       重新开机时按CTRL+I,即可进入RAID控制器配置选项,屏幕 会有如下显示:

       create raid volume

       delete raid voleme

       reset disks to non-raid

       exit

       最下面一行会显示出“physical disks: SATA 0 硬盘型号 SATA 1 硬盘型号”,例如:“physical disks: SATA 0

       st380012as SATA 1 WDC WD800JD-60J”。

       选择第一项create raid volume后,在“NAME”处输入raid名称,比如“RAID 1”,确认后将“RAID LEVEL”改为“RAID 1(MERROR)”。下面“CAPACITY”处输入要用来做RAID 1的空间大小,这里采用默认的最大值。最后在“CREAT VOLUME”处确认后创建完毕。

       从光盘启动安装XP。出现按F6加载驱动提示时,按F6—>“S”确认—>插入存有raid驱动的软盘—>选择第一项“Intel 82801 FR Sata Raid Controller(Desktop ICH6R)”,之后开始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安装好主板芯片组和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应用程序加速器后可以看到 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 ?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Vlumes-raid1 为硬盘标为绿色符号。RAID Hard drivers看到两个硬盘 ,且在“磁盘管理”中只能看到50%的磁盘容量(即一块硬盘的容量)。

       各种测试对已有系统的影响

       做好RAID 1 后,拔下任意一个硬盘后,可以看到RAID 1没有变化,可以顺利进入系统,但系统会提示“a raid volume is degrader”(because of missing hard drives),且在INTEL 加速工具中可以看到变化,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820801FR SATA RAID --Arrays 0 Vlumes-RAID1 为硬盘标为**符号。RAID Hard drivers里只看到一个硬盘。

       按CTRL+I进入RAID控制器配置选项后选择第二项delete raid voleme(即删除建立的RAID 1) 后,对任意一块硬盘中的系统都没有影响,保存的数据也不会丢失。但在“磁盘管理”里面可以显示出两块硬盘。

       做完上面的第2项测试后,在“磁盘管理”中删除第二块硬盘的分区,再重新启动 。做RAID 1后,机器提示没有操作系统,即删除RAID 1后再重做RAID 1会破坏硬盘的现有数据。

       总结

       做好RAID 1 后,拔下任意一个硬盘启动后,两块硬盘数据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出现相关提示信息后,可以正常进入系统。

       在做好RAID 1后删除RAID 1,对任意一块硬盘中的系统都没有影响。

       删除RAID 1后再重做RAID 1会破坏硬盘的现有数据。

机械硬盘和sata硬盘有什么区别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解析:

        SATA硬盘与IDE硬盘的区别

        sata与IDE接口的区别 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Serial ATA是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串行接口的硬盘与Sata的硬盘除了在接口上有所不同以外,在传输率上也是不同的。使用什么接口的硬盘就看你自己了,理论数据上来看SATA快于IDE,但有可能在实际的应用中,两者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安装与使用时,其实跟IDE是一样的,插到主板集成的SATA接口上,连接好电源即可。

        类似SATA2是SATA的延续技术,串行ATA(SATA)硬盘去年如暴风雨般席卷市场,而采用高容量(单硬盘400GB)、低成本SATA硬盘的子系统也有望在今年继续其增长势头。SATA II技术的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面向市场。它将突破SATA技术面临的一些局限。其中最主要一点是对原本相对较低性能的提高,其次则是可靠性的改善。

        SATA2.0的规格特征:

       1)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e,本机命令队列).

        由于磁道捕捉时间和转速的改善和优化,硬盘可更有效的进行信息捕捉/读/写数据。同时,由于

        硬盘读写头更加有效的转动,也使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减少,增加了硬盘的寿命。

        2)SATA 2.0可将性能/带宽提升至300MB/秒,性能上的飞跃使SATA 2.0成为企业工作站和入门级服务器性价比最好的选择。

        3)新增了封闭管理功能,包括风扇控制,活动LED指示灯,温度控制和新设备通知等功能。使硬盘工作更加人性化,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便利

        8M是硬盘的缓存,还有2M的

        而WD800JD SATA 8M 7200转的意思就是西部数据串口硬盘 8M缓存,转速是7200转目前这种硬盘也可以称为高速硬盘

sata和ahci的区别有哪些?

       机械硬盘是从硬盘的工作原理来对硬盘分类的,也即传统普通硬盘。SATA硬盘是以硬盘的接口类型来对硬盘分区的。SATA硬盘又叫串口硬盘,因其采用了的外部接口为符合SATA标准的接口而得名。

机械硬盘

       硬盘有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之分。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 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进入硬盘的空气必须过滤。

SATA硬盘

       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现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PATA硬盘。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

优缺点对比

       1、防震抗摔性:机械硬盘都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而固态硬盘是使用闪存颗粒(即内存、MP3、U盘等存储介质)制作而成,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发生碰撞和震荡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较机械硬盘,固硬占有绝对优势。

       2、数据存储速度:从PConline评测室的评测数据来看,固态硬盘相对机械硬盘性能提升2倍多。

       3、功耗:固态硬盘的功耗上也要低于机械硬盘。

       4、重量: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5、噪音:由于固硬属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而且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机械硬盘就要逊色很多。

       6、价格:截至目前(2014/11/23),普通品牌的128Gb 固态硬盘为450左右。而1Tb 的机械硬盘价格才360左右。固态硬盘比起机械硬盘价格较为昂贵,性价比较低。

       7、容量:固态硬盘目前最大容量为4t 3.5寸

       8、使用寿命:SLC只有10万次的读写寿命,成本

SATA硬盘,IDE硬盘,SCSI硬盘各有什么特点?哪个更好?

       1、意思不同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AHCI,又名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

       2、用法不同

       AHCI模式是专门为SATA接口而设计,支持SATA接口特性,诸如本机命令队列(NCQ)和热插拔。但是需要用户在BIOS中选择AHCI模式,方便操作系统自动加载AHCI驱动。

       IDE模式可以将SATA盘映射模拟成普通IDE硬盘,无需额外加载SATA驱动。但不支持任何SATA接口的新特性。

       3、支持条件不同

       ahci模式是SATA模式,而且支持NCQ、热插拔等功能,但是在安装系统时就必须选择成这种模式,因为系统要加载对应的SATA驱动。

       IDE就是把SATA盘映射模拟成普通IDE硬盘,不支持任何SATA接口带来的新技术,也不需要额外加装SATA驱动,使用AHCI模式时必须装AHCI驱动,不然会蓝屏。

硬盘驱动器是什么

       ide硬盘 高级技术附件规格(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简称ATA。IDE(集成磁盘电子接口,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算是所有现存ATA规格的通称。

        随着当前硬盘的数据传输率越来越高,传统的并行ATA(PATA)接口日益逐渐暴露出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其中最致命的莫过于并行线路的信号干扰问题:随着接口工作频率的提升,数据线路中电气性质的任何差异都可能令各线路的时钟信号不匹配,从而导致数据到达时间不一致,甚至造成数据传输错误;此外,当数据在数据线中传递的时候,并行ATA的数据线就会因为线缆的长度和电压的变化而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电磁场,进而影响到其它数据线中的数据传递,这种干扰的影响会随着总线频率的提升逐渐增大,而这些都是并行ATA所无法克服的设计上的缺陷。

        并行ATA总线只是简单的CRC校验,一旦接收方发现数据传输出现问题,就会自行将这些数据丢弃、然后要求重发,这也造成了一定的性能损失。 并行ATA接口(Parallel ATA,以下简称PATA)规范诞生至今已有接近十年的历史,客观的说,并行总线时钟频率只有8.33MHz的时代,即ATA-33时代以前,上述这些问题还不严重,但从ATA-66开始、由于总线时钟频率提升到16.67MHz,为避免上述问题,不得不在旧有的40Pin排线的基础上增加了40根屏蔽地线,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是成功的,但随着ATA-100再度将总线时钟频率升至25MHz,信号干扰现象又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在继续改造线路不太现实的情况下,Seagate和Intel所倡导的串行ATA(Serial ATA,以下简称SATA)接口几乎成为IDE设备物理接口的唯一可行化解决方案,虽然另一业界巨头Maxtor也尝试过推出ATA-133接口规范,但最终因为效能问题未能得到业界认可,串行ATA由此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事实上,除了信号干扰这一根本原因之外,PATA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不支持热插拔、冗错性差、功耗高、影响散热及连接线长度有限等等。

       SATA硬盘概述

        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也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SATA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桥芯片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驱动程序也比较繁杂。

        SATA的优势: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scsi硬盘

       SCSI硬盘即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它由于性能好、稳定性高,因此在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其价格也不菲,正因它的价格昂贵,所以在普通PC上很少见到它的踪迹。

        说到SCSI硬盘必须提到SCSI接口,SCSI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缩写,使用50针接口,外观和普通硬盘接口有些相似。SCSI硬盘和普通IDE硬盘相比有很多优点:接口速度快,并且由于主要用于服务器,因此硬盘本身的性能也比较高,硬盘转速快,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

        现在生产SCSI硬盘的厂商主要为:Seagate(希捷)、Quantum(昆腾)、IBM及WD(西部数据)。SCSI硬盘的价格较贵,同样容量的SCSI硬盘价格会比IDE硬盘贵80%以上,所以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

        为了使硬盘能够适应大数据量、超长工作时间的工作环境,服务器一般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SCSI硬盘。

        现在的硬盘从接口方面分,可分为IDE硬盘与SCSI硬盘(目前还有一些支持PCMCIA接口、IEEE 1394接口、SATA接口、USB接口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光纤通道接口的产品,但相对来说非常少);IDE硬盘即我们日常所用的硬盘,它由于价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均为此类型硬盘。另一类硬盘就是SCSI硬盘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由于其性能好,因此在服务器上普遍均采用此类硬盘产品,但同时它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 SCSI的踪影。

        同普通PC机的硬盘相比,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使用的硬盘转速快,可以达到每分钟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它还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采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的SCSI硬盘,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的硬盘都采用了 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3、多使用SCSI接口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所不能比拟的。

        4、可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操作系统自动识别硬盘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衡量一款服务器硬盘的性能时,主要应该参看以下指标:

        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是一个在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应该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如今硬盘的转速多为5400rpm、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0rpm的SCSI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目前硬盘的主流,而7200rpm及其以下级别的硬盘在逐步淡出硬盘市场。

        内部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通常称外部传输率也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

        目前采用Ultra 160 SCSI技术的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160MB/s;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在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现在的主流硬盘大多在30MB/s到60MB/s之间。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SATA硬盘无法使用的原因

       硬盘驱动器是一种计算机存储设备,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

       与常见的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等不同,硬盘驱动器使用的是磁性储存技术,可以实现更大容量更高速度的数据存储和读写。

       硬盘驱动器通常是通过SATA接口或SCSI接口等与计算机主板连接,可以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文档、媒体文件等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硬盘驱动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固态硬盘与硬盘驱动器的区别是什么?

       一、指代不同

       1、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

       2、硬盘驱动器

       指的是个人计算机中控制硬盘寻址以及存取数据的装置。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

       二、结构不同

       1、固态硬盘

       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2、硬盘驱动器

       主要由磁头和磁盘组成,磁头是机械硬盘读写数据的关键部分。当机械硬盘工作时,磁头会在磁盘旋转时写入磁道数据或者读取已有的数据。

        SATA硬盘无法使用的原因

        随着SATA接口主板的普及,主流的硬盘都采用了SATA接口,用户都选择SATA接口的硬盘来构建自己的电脑平台。但是由于SATA接口的硬盘有别于PATA接口(并行接口)硬盘,安装和使用中会有很多不同,这让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下面就随笔者一步一步来排除SATA硬盘无法使用的问题。

        一、设置错误

        原因:主板BIOS设置错误。比如,许多主板使用第三方的SATA/RAID控制芯片,在出厂时SATA/RAID功能很有可能被预设为Disabled(关闭)状态,导致无法正常使用SATA硬盘。

        建议:请参阅主板使用手册来设置BIOS。通过BIOS设定或调整跳线帽的方式,将该SATA/RAID控制芯片功能开启即可。

二、SATA接头不干净

        原因:灰尘、脏污、铜锈、氧化表面等等均可能会对SATA传输品质造成影响,因而造成SATA传输问题。

        建议:请参考以下说明进行清洁,看看是否能够排除问题:

        1.关闭电源,并拔除电源线;

        2.移除所有安装的SATA接口的硬件;

        3.用蘸有药用酒精的棉花签插入SATA接口内(有金手指那面),并左右移动,进行SATA接口的清洁;

        4.继续重复此动作,直到所有插槽均已擦拭干净为止;

        5.重复此动作,将SATA数据线的接头也清洁干净。

三、控制芯片先天性限制

        原因:部分SATA/RAID控制芯片先天无法支持特定SATA规范/规格,造成无法支持特定种类的SATA硬盘。如:主板控制芯片只支持Serial ATA1.0传输规范。

        建议:通过跳线帽或工具软件调整SATA硬盘的工作模式即可,如日立硬盘可用软件Feature Tool(下载地址:http:///hdd/support/download.htm)来切换SATA硬盘的工作模式,其他品牌的硬盘可用调整跳线帽的方式来设置SATA硬盘的工作模式。

四、驱动程序或硬件Firmware的问题

        原因:部分SATA/RAID的驱动程序必须搭配特定版本的SATA/RAID BOOTROM或者满足该芯片组在AHCI模式下的'特性才能够搭配使用。如果不符合此条件,将导致无法安装操作系统或性能降低,甚至安装操作系统时完全侦测不到硬盘等问题。硬件Firmware设计与控制芯片不相容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建议:下载驱动程序的最新版本,或升级硬件BIOS、Firmware。

        五、SATA接口、SATA数据线、控制芯片及硬盘损坏

        原因:接头、控制芯片、硬盘损坏也可能造成SATA硬盘工作不正常的现象。

        建议:请尝试以下顺序改接与更换零件,确认问题的起因:

        1.更换SATA数据线;

        2.将SATA硬盘改接在由同一芯片控制的其他SATA接口上;

        3.将SATA硬盘改接在其他芯片的SATA接口上;

        4.更换SATA硬盘。

        如果以上所有方法均无法排除你遇到的问题,那么建议你联系其卖家处请求保修。

;

       好了,关于“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sata硬盘驱动器sata硬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